首页>乡村振兴

​强化水利保障 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河南省水利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举全系统之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水利支撑。

一、强化农村供水保障,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在全省94个县市推广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四化”模式落地,累计完成投资248亿元,建成水厂60处,受益农村人口1000多万。“探索供水‘四化’新路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的通报表扬。二是大力做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有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任务的147个县全面建立了“三个责任”,单村联村工程将责任向乡镇政府、村委会延伸。《河南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工程运行管理法治化保障进一步强化。积极争取并落实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3.53亿元,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处数10037处,覆盖服务人口1518万人。三是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发现并整改农村供水工程安全隐患683个。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公开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监督电话179个,多渠道收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收到问题线索458件,实现动态清零。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开门检视工作,征求供水厂、用水户、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召开座谈会764次,参与人数1.04万,发放调查问卷3.4万余份,走访1.91万户,群众满意度达97.8%。开门检视农村饮水问题整改作为省委主题教育典型案例,《中国水利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专版报道。

二、强化农村防汛抗旱保障,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一是做好统筹规划布局。编制完成《河南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构建河南现代水网总体布局,共谋划5大类66个工程,估算总投资7231.6亿元。制定《河南省2023年度四水同治工作方案》,2023年全省共谋划四水同治项目七大类1162个。编制完成《河南省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2023—2035年)》,全面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二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206.8亿元,实施9项十大水利工程,191处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43.2亿m3,累计灌溉面积2600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471万亩次。实施34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支持6座中型病险水库和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应对。有效应对台风“杜苏芮”等15次较强降雨过程,有序启用共渠西蓄滞洪区,避免启用良相坡蓄滞洪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省大中型水库汛末总蓄水量69.52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增加60%,为今冬明春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

三、强化农村水利管理能力,助推宜居宜美乡村建设。一是推进“五水综改”,强化水资源管理。聚焦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22条主要河流和3个调水工程上下游水资源统一调度,完成19个县(市、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任务,压采地下水0.3亿立方米。坚持节约优先,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累计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18个,达标率75%。落实“四水四定”,落实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全省135.78万个取水口、7.1万个取水项目纳入日常监管,完成水权交易13起、水量8.9亿m3。二是强化河湖库管理,开展全流域美丽幸福河湖试点。推广“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率先在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压实中小河流、乡村河流、小微水体基层河长责任,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从“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科学水管理”6个方面,推进全流域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申报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1条(段),新增达标堤防161km,新增河湖岸带植被493万m2,“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好景象初步显现。三是推进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强水利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发展,强化项目和资金支持,落实水利资金5.98亿元,支持省第一批2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打造水利样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推出13个水利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单位,舞钢市5个县(市)被水利部确定为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