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村振兴

守底线 抓发展 促振兴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武国定副省长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同志们:

刚才,周霁副书记作了开班动员讲话,讲话站位高、定位准、落点实、要求严,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做好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希望大家悉心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以“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为题,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扛稳扛牢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在多次重要会议、多个重大场合、多地考察调研都反复强调。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讲清讲透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我们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概括起来,主要精神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去年12月,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的三件大事就是保证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今年3月听取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情况汇报时,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深刻体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在我们党全局工作中的地位,时刻保持政治清醒、牢记“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第二,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在去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在去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看到,相当一部分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本来就晃晃悠悠,稍微遇到点风险变故马上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支撑还不强,有的地方甚至帮扶干部一撤,产业就可能垮掉”,强调“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今年3月又再次强调,“主动防范化解各种潜在风险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工作做精细、做扎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特别是去年我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繁重,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下足绣花功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总书记多次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乡亲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在广西调研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山西调研时指出,“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在西藏调研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我们要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强烈的宗旨意识和深厚为民情怀,充分认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在新起点上要接续奋斗,让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强调“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总书记十分关心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指出“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强调“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立足农业农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今年6月8日在四川省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总书记多次强调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求“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乡村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在于高质量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大抓发展的工作导向,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谋划工作、解决问题,切实把各方面的资源力量聚焦到支持促进加快发展上来,靠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第五,坚持“四个不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强调“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关于摘帽不摘责任,总书记强调,“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对综合评价好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好的经验做法要宣传推广,对发现的问题不足要逐一反馈、逐一整改,防止积小成大。对综合评价靠后的省份要进行约谈提醒,对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难度大的县要挂牌督办”。关于摘帽不摘政策,强调“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关于摘帽不摘帮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关于摘帽不摘监管,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考量,在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平稳有序推进工作体系调整转换,推动脱贫地区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快赶上来。

脱贫攻坚收官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像抓脱贫攻坚那样继续尽锐出战,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帮扶力量、纪律作风等方面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坚强保障和坚实支撑。楼阳生书记、王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巩固脱贫成果工作,高频次对巩固脱贫成果相关工作作出批示,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周霁副书记统筹谋划、靠前指挥。各地党政领导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叠加影响下,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2021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我省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在中西部22省份中排名第6位,实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现有脱贫人口652万人,截至6月13日有监测对象22.9万户72.4万人,均居全国第3位。监测对象中,还有14.2万户44.7万人未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人数占比达61.7%。加之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相叠加,今年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巩固脱贫成果任务更加艰巨。参加今天培训的都是全省乡村振兴领域的领导干部,大家一定要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强化政治担当,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纵深迈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把握和处理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底线任务,如果脱贫攻坚成果都守不住,那么乡村振兴又何从谈起。因此,在过渡期内,一定要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来抓。

二是把握和处理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主要包括乡村规划、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项任务。而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比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乡村建设是“十四五”期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要通过抓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三是把握和处理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推动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能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也是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无论是脱贫地区或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都要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这也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内容。

二、紧紧围绕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确保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监测帮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第一粒“扣子”,要把这项基础性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在识别认定环节要做到应纳尽纳。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通过基层干部排查、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三种方式,既看收入、又看支出,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同时要重点关注因各种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以及在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潜在风险的农户。要简化识别程序,缩短认定时间,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一般不超过15天。在落实帮扶环节要做到精准施策。对识别为监测对象的农户都要进行帮扶,未消除风险的要持续监测帮扶。要坚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导致的单一风险,及时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尽快解决问题;对风险较为复杂的,结合风险类型和农户需求落实综合帮扶措施,做到管用够用;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勤劳致富;对无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现行社保体系。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原则上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对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的,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并落实帮扶,后履行有关程序,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风险消除环节要做到实事求是。消除风险时,监测对象收入原则上要稳定超过当年防止返贫监测收入参考范围,“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要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要稳定消除。这里所说的收入持续稳定,是指原则上不少于半年。如果监测对象消除风险后又出现新的返贫致贫风险,应按程序重新识别为监测对象,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第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两不愁三保障”是精准脱贫的核心指标,是防止返贫致贫的核心任务,必须紧盯不放。教育保障方面,要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学段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落实“依法控辍、管理控辍、质量控辍、分类控辍、环境控辍”五个长效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医疗保障方面,要持续关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医保参保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测对象资助参保、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12345”工作模式,即: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一个目标,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精准健康帮扶工作二项机制,强化部门、上下、内部三个协同,抓实大病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城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四项措施,推动提升县级医院服务、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群众自我防病五大能力。住房保障方面,要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进行常态化监测,及时对返危和新发生危房采取科学有效方式进行改造,严把质量关和验收关,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饮水安全方面,要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村民饮水状况,强化工程管护,确保饮水安全持续达标。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组织定期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问题,随查随改,动态清零。

第三,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根本的是把乡村产业发展起来,靠产业带动就业、增加收入。要做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电商流通、消费帮扶、致富带头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龙头企业带动、金融助力、科技支撑行动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持续抓下去,形成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支柱产业。要加大产业投资。去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衔接资金198.85亿元,53个脱贫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1亿元,全省发放小额信贷107.45亿元、精准扶贫贷款71.16亿元,这是一大笔资金。在过渡期内把这些资金用好了,完全可以培育出一大批富民产业。在攻坚期内,这些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现在,相当一部分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已超过周边非贫困村,应该把更多的资金用在产业发展上。省里要求,今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要力争达到60%以上。希望各市县要认真研究一下资金使用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选好项目,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避免投资盲目无序、项目布局“散、杂、乱”,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要探索帮带模式。新上产业帮扶项目要尽可能多的让脱贫群众参与进来,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比如利用衔接资金发展肉牛奶牛,就可以利用衔接资金建牛舍,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租给大户、大场养殖,让脱贫群众在里面就业等。要抓好消费帮扶。在疫情期间,解决好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去年全省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828.7亿元,位居全国第1位;今年前4个月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为174.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4%。希望各地引起重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好农批、商超和电商平台优势,实行线上线下相融合、政府社会同发力,充分利用好中秋、春节、丰收节、农洽会等时机,积极开展“网上销售”“产销对接”活动,让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

第四,大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全省脱贫户工资性收入占户均纯收入的71%。因此,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收入。今年前5个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达到232.6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3.96万人。受疫情影响,一些产业受到了冲击,一些已经就业的农民工可能面临下岗风险,下半年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各地要高度重视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问题,确保就业人数不低于去年。要强化技能培训。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持证比例,促进务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加工资性收入。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对脱贫劳动力优先培训。乡村振兴系统用好“雨露计划”这个载体,办好示范培训班,提高持证率。要推动转移就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脱贫劳动力优先保障转移就业,依托省际劳务协作机制,探索市县间劳务协作机制,推广“就业帮扶直通车”,实行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要落实好就业扶持政策,激励脱贫劳动力都能就业增收。要促进就近就业。对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通过龙头企业帮带、帮扶车间吸纳等方式安排就业;统筹利用各类资金,适当扩大公益岗位规模,重点安置弱劳力、半劳力,建立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动态就业;抓住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发挥以工代赈作用,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务工收入。要支持返乡创业。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

第五,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大对脱贫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支持力度,确保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要补齐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搞好脱贫地区乡村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挂牌督办县加快发展。对卢氏、嵩县、台前、淅川等4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支持,缩小与示范县的差距。对浚县、卫辉二个挂牌督办县,要加大支持力度,享受重点帮扶县的相关支持政策,加大省、市帮扶力度。两个县要扛起主体责任,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年底如期摘牌。要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需要救助的及时预警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要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认真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养老保险、残疾人救助等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第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让农村尽快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要持续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为了进一步扩大成果,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集中整治时间延长到年底,并坚持“月检查、月通报”制度。各地要在上半年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注重提升整治水平,注重完善长效机制。年底省里将进行总考评,并对一批整治成效好的县、乡、村以奖代补进行资金支持。要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今年新改造农村户厕100万户。要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作为重点,实现愿改尽改、能改尽改。持续分类推进户厕问题整改,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群众满意一个。合理选择改厕技术模式,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关、验收关,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期管护服务,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 “五有”后续管护机制。要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选择合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广无动力、微动力、分布式、生态化污水处理方式。年底前,全省所有乡镇政府所在地都要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要提高到36%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推广 “二次四分法”等符合农村特点、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模式,完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要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结合实施村庄规划和违法占地建房治理,整治残垣断壁、空心村,着力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问题。积极创建“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

同时,要从严从实抓好国家和省级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把国家、省级考核发现的问题,与中办督察、国务院大督查、省级日常监测、本地本部门自查等渠道发现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问题整改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体整改落实到位。建立工作台账,拿出硬招实招,确保各类问题销号清零;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以整改促工作落实、促质量提升。

三、坚持脱贫攻坚期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好做法,凝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强大合力

在脱贫攻坚期内,我们形成许多好的制度、好的做法,这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果,需要我们持续坚持,并与时俱进,优化完善。

第一,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不动摇。实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市县党委政府要扛牢主体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党政一把手要靠前指挥、亲力亲为,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一线总指挥”。分管副职要冲在前干在先、勇于担责担难担险,聚精会神抓好“三农”工作。省委、省政府明确由省级领导干部联系乡村振兴示范县和脱贫县,市县要相应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定期到基层开展调研、现场办公。

第二,坚持实行部门责任制不动摇。各行业部门要站位全局、服务大局,切实履行好承担的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责任,督促落实好本行业领域的政策措施。乡村振兴部门要切实当好主力军、先锋队,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导考核等职能作用。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部门要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提升;民政部门要抓好兜底保障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工作;人社部门要抓好持证培训和就业帮扶;发改部门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金融部门要抓好小额信贷、富民贷、防返贫保等工作。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班的其他成员单位,都要按照任务分工抓好落实。

第三,坚持“三项帮扶”不动摇。要做好定点帮扶。严格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帮扶派驻单位“后盾”作用,选优派强驻村帮扶干部,扎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定点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到定点帮扶村调研至少2次,其他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4次。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要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做好市县结对帮扶。郑州、焦作、许昌、鹤壁4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省辖市,要多方位加大对结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帮助结对帮扶县加快发展。双方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开展1次互访活动,分管领导和工作专班要经常研究,把帮扶工作做实,力争每年都要办成一批好事实事。要做好校地结对帮扶。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科技、智力、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帮扶县培养一批人才,新上一批项目,销售一批农产品,使帮扶县在科技兴农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双方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开展2次互访活动,分管领导和工作专班要定期开展帮扶活动。

第四,坚持加大投入不动摇。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真刀真枪地干,也要真金白银地投。要保障财政资金。从国家系统5月底数据来看,2022年市级已安排衔接资金规模较2021年下降10.21亿元,县级下降35.02亿元。市县要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需要及财力情况,合理安排本级财政投入规模,确保不低于去年。脱贫县要用足用好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政策,保障巩固脱贫成果需要。要用好金融资金。继续用好小额信贷政策,对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人口应贷尽贷,确保户贷余额率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逾期率控制在规定区间内。今年省里在11个县开展了“富民贷”试点,为农户发展产业提供享受基准利率的优惠信贷支持,各试点县要用足用好政策、积累试点经验。持续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精准选择企业,扩大信贷投放,压实帮带责任,确保帮带实效。要引入社会资金。在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协会、基金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爱心企业家到脱贫地区投资兴业,参与支持巩固脱贫成果。要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及时下达和拨付2022年度衔接资金,确保6月底、9月底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分别达到50%、75%以上。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对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项目,明确节点、倒排工期,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确保按时按质完工、尽早发挥效益。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第五,坚持最严格的督查考评不动摇。一方面,要严格督查巡查。省巩固脱贫成果6个督查巡查组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开展常态化的督查巡查和调研指导。要坚持精准督导,既要较真碰硬督查,不走过场、不回避矛盾,把问题找准找实,更要科学有效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引正纠偏,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各市县也要紧盯重点工作,加强日常督导。另一方面,要严格考核评估。今年年底,省里还要对有效衔接工作开展考核评估,将继续采取实地考核、第三方评估、暗访等方式,对各省辖市、省级行业部门巩固脱贫成果情况,以及相关省辖市、省直部门、高校“三项帮扶”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对成绩好的给予奖励,对发现问题多或问题突出的进行约谈提醒。

第六,坚持志智双扶不动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群众是主体,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完善帮扶方式。加强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等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更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帮扶方式,组织动员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推广“爱心超市”“孝善基金”等有效做法,强化正向激励,防止“干部干、群众看”“政策养懒汉”。要注重典型引领。培育选树一批奋进致富、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善行义举等方面的典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褒扬,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见贤思齐、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要强化教育引导。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脱贫群众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四、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过硬作风创造一流成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干部,关键看作风。全省乡村振兴领域广大干部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躬身入局、实干立身,以更大决心、更足干劲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

第一,要树牢群众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中有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跟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撑门面,更不能为了应付检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第二,要吃透基层情况。巩固脱贫成果,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吃透情况,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对脱贫县,要研究好“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如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如何在巩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加快乡村振兴。对脱贫村,要了解村里的发展短板是什么,优势在哪里,怎样能用好过渡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帮扶责任人包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要弄清楚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坚定信心,找准路子,依靠勤劳双手摆脱困境、过上美好生活。

第三,要用好帮扶政策。去年以来,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其中很多都是针对脱贫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优惠政策,含金量很高,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是难得的机遇,过了五年过渡期就不一定再有了。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机遇意识,把各类帮扶政策学习深、研究透、运用好,把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出来,更好惠及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

第四,要创新方式方法。在脱贫攻坚期间,我省各地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如金融扶贫卢氏模式、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驻马店模式、扶贫车间濮阳模式、构树扶贫兰考模式、异地扶贫搬迁“五个一”模式等,这些经验都在全国推广,产生了良好反响。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我省还培育出了鲁山食用菌、正阳花生、杞县大蒜、淅川软籽石榴、光山油茶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在衔接期内,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仍然需要大家开拓创新,探索新路。比如,如何把脱贫产业壮大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如何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乡村建设;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完善乡村治理,创造“五星支部”等。希望大家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为乡村振兴积累经验。

第五,要发扬过硬作风。搞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定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脱贫攻坚期内,许多干部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锤炼了作风,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比如宋瑞,为了改变弯柳树村的面貌,在这个村埋头苦干了将近10年,“扶贫必扶志、扶志先正心”,给这个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把这个村打造成“中华孝心示范村”和“美丽乡村”。比如韩宇南,立下了“前何不富、不回税务”的铮铮誓言,携妻子一同驻村,他说“为了前何村早日脱贫,就应该‘疯着干’,为了村民有福气,宁愿‘冒傻气’”。就是这种不计得失、只讲付出的“傻气”,让韩宇南赢得了村民们的心,也改变了前河村的面貌。比如原玉荣,整天背着一个双肩包走家串户,把群众的冷暖记心间,带领群众上项目、兴产业,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狗不咬书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需要这种拼劲。因此,要从领导干部做起,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要教育一线的帮扶干部,安下心,稳住神,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在农村这个大熔炉里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基层干部。

第六,要树立鲜明导向。前些年,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识别干部的“主战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全省先后提拔重用第一书记4090名、贫困县县委书记31名,贫困县党政正职晋升二级巡视员15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还要加强对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对优秀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对于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和奖励,鼓舞士气,激发干劲。

同志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顽强奋斗,推动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祝同志们学习顺利、学有所获、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