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

《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艰难铸就伟业磨砺塑造精神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任崇喜张仲鹏报道 1月26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大型融媒体报道推出长篇报告文学《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用两个联版全景还原一个个真实的谋划、决策、建设场景,展示了“一渠六河”人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先进事迹,讴歌他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播干事创业正能量,使“一渠六河”精神大放光芒,成为建设美丽开封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品刊发后,在全市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连日来,大家通过各种方式阅读、转发、互动,纷纷表示作品有故事、有细节、有亮点,有力度、有深度、有高度,全景展现了“一渠六河”建设中的鲜活典型和伟大实践,极大凝聚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有力配合和推动了全市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彰显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凝聚力和责任担当。 

“这篇报告文学,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开封日报》“十佳读者”李树友说,作品站位高远,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热度,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素材,精雕细琢,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几位作者均为行家里手,强强联合,将开封水文化、黄河文化、历史文化、市井文化有机融入其中,结合紧密,生动自然,打造了一首大气磅礴流淌的诗,是“一渠六河”的全景式力作,文学性强,读来引人入胜。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纪实文学学会会长曹洪蔚深情地表示,“一渠六河”工程建设,在开封的发展史特别是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作家史家大书特书、认真创作和记录。报告文学《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立足古老的黄河文明和厚重的大宋文化,放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新时代背景,大笔如椽,纵横捭阖,浓墨重彩,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工程从立项筹资、征地拆迁、施工建设、社会反响等各个方面,读来真实感人,厚重大气,文学性强,是新年伊始开封文学创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作品洋洋几万字,堪称鸿篇巨制,创作者的辛劳和汗水可想而知。在此,向他们致敬。

报道中的诸多场景,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龙亭区委深改办主任、龙亭区委区政府督查局局长杨明伟说:“‘一渠六河’全面建成时,我内心第一次震撼,开封更美了,开封颜值更高了!看到《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我的内心再次受到震撼。这篇文章是全市人民共同的心声,是全市人民发自肺腑的一首赞歌。” 

不少人还纷纷写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渠六河通民心,千年帝都气象新;历史有情记丰碑,碧水垂柳写功勋。”森林半岛居民陈子强这样写道。市工商联名誉主席、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新福在朋友圈写道:“冬日暖阳,晨起临窗,戴上花镜,喜读华章《开封:一渠六河心上流》多有感触,特赋诗一首:一渠六河绕城走,泓泓清泉心上流;喜看故国美如画,赤子丹心写春秋。” 

“这篇文章两万多字,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其间我想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生怕放下她便会跑掉似的,爱不释手,如饥似渴。读完之后仿佛喝了一壶浓浓的酱香白酒,浑身通透,酣畅淋漓,直呼痛快!”刘新福激动地说,开封近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身为开封人,往往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篇文章,恰如一位导游带领我们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饱览了“一渠六河”的婀娜多姿与威武雄壮;又恰如一架高空飞行的摄像机,全景式地展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这项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和城市“双修”工程的建设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开封近年来的大发展,“作为一名开封人,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与骄傲”。 

《开封日报》的热心读者张书志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诉说阅读这篇作品的激动心情。他表示,这是开封城市建设史的大事,是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无与伦比的好事。这位读者视力不好,专门让上大学的女儿读给他听,整整用了90分钟。“非常激动,眼泪根本止不住。”他感慨道。 

同时,作品当日在开封报业集团公众号、开封发布网络平台推出,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感受。网友“无虞”表示:向建设者致敬!作品总结提炼出“一渠六河”精神,为新时代开封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开封为何愈来愈美、越来越有魅力?大家纷纷表示,“一渠六河”精神就是答案。市委、市政府的蓝图擘画得这么好,每一个开封人都要从身边事做起,全力参与其中,让她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供稿:一渠六河建设管理有限公司